查看原文
其他

褚时健走了。一代传奇,就此落幕!

新读写 2020-09-10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曾经辉煌,曾经没落,再度辉煌,再度跌倒,他的人生总在大起大落。他说:


“跌得越低,反弹力越大。”“我不谈什么后悔、无悔,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。”“我这一生就讲一点,要负责任。”


人生终有起落,精神终可传承。


      少年时,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,却因反右不力被打成右派。


      60多岁时,他坐拥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的红塔帝国。


      70多岁时,被判刑入狱。


      84岁,他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的亿万富翁。

 

      他就是褚时健,中国最具争议性财经人物之一,红塔烟草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,“中国烟草大王”,褚橙创始人。多个消息证实,褚时健3月5日中午在当地医院去世,享年91岁。


      一代传奇,就此落幕!



褚时健的命运曲线


      不少没有经历过红塔山巅峰时代的年轻人,知晓褚时健的故事是通过王石口述:2003年,两人第一次在哀牢山见面,76岁的褚时健穿着汗衫、晒得黝黑,蹲在果园里跟老农讨价还价,想从80块钱砍到更便宜些。


      褚时健,他曾经是最有争议的企业家之一:少年失怙,兄弟死于战乱,独自谋生;接着经营糖厂,后来接手玉溪烟厂,和企业一道变得声名显赫,在巅峰时黯然入狱。


      1993年左右是玉溪烟厂一年利税85亿,相当那时300多个中等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,工厂的账户上通常趴着百亿元以上的资金。


      劫后重生,褚时健看中新平嘎洒西面的哀牢山,距离玉溪要3个小时车程。山路蜿蜒,一路上可见香蕉林、甘蔗林。


      机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。六七十年代,落寞的褚时健在新平呆了十几年,主要是在糖厂做厂长。1979年离开新平去玉溪烟厂时,一家人以为再也不会回来。但20多年后,仍旧重返新平,更深的扎根在这里,“新平是善待了我们一家的地方”,褚时健这样谈新平。


      红塔山、监狱、新平,年迈的褚时健向外界展示了异乎常人的坚韧。


      对于之前那场牢狱风波,褚时健把这一段起伏说得轻描淡写,他说:


      “第一,我觉得人生哪个没有错?第二,你认为我错了,我可以改正。


      人生应该为社会、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些贡献。条件不同,条件好了贡献多点,条件差点贡献少点。在那段时间,要作为一般人总想着不行了,我那些朋友说,算了,不用干了,你干多少会怎样?国家不承认。


      我说我们自己也有错误,不要再错是做得到的。以前干国家的,有国家的规章制度管,现在我自己干。我们试试看,所以来种果园。”


      最初褚时健和兄弟褚时佐一起经营果园,一年后理念不同分开。这些冰糖橙品种源自湖南,70年代起在云南广泛种植。从哀牢山最初的900亩果园起步,2003年扩大到2400亩。租赁土地最初的上千万元来自与家人、亲友支持;2007年偿还清。



      事无巨细,修水塘、施肥、卖橙……果园最初的几年,老人的精力不输年轻人。农户叫他“褚大爹”,褚大爹做事严格到紧盯着他们卸每一棵果苗;也会揣着糖果在兜里,给果园里的工人、孩子吃;生气了拍人肩膀叫一声“老兄”、急了也骂“杂种”。


一串“神秘数字”道尽一切


      1999年1月,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此时,他的女儿已于河南狱中自杀,夫人也身陷囹圄。这个曾经的“烟王”陨落了。

  

      2002年,褚时健保外就医,75岁的他,决定种橙子,品种是他老家华宁县的传统作物冰糖橙。他向昔日朋友们筹了1000万元,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政府农场。


      走进褚橙庄园接待大厅,一串“516266717484”数字令人狐疑。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,“这是褚时健的一生。”



“51”


      40年前,作为红塔集团前身的玉溪卷烟厂曾一度濒临倒闭。直到1979年,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,51岁的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。


“62”  “66”


      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,他大胆进行技术改造,从国外引进一流设备,学习国外种烟技术,教授当地农民烟草种植知识,改革创新产烟体制与管理,使得云南香烟畅销中国,在全球知名度颇高。


      他一手将这个破破烂烂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“印钞机器”,1998年左右,固定资产达70亿元,年创利税200亿元,创立了价值332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“红塔山”,在烟草企业中规模居亚洲第一,世界第五。


     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实践,佐证选择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。庄园内一小块宣传牌上写着,1990年,褚时健62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之一;1994年,褚时健66岁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。


“71”


     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。1995年,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,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勾结烟草公司,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。


      褚时健的妻女都被关押。入狱后不久,女儿褚映群在河南监狱自杀。


      改革开放进行20年后,流行起一个国企负责人退休前大捞一票的“59岁现象”陷阱,褚时健在67岁退休前陷入陷阱,成为时代“注脚”。


      1998年,云南省检察院以贪污罪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罪名将褚时健向云南省高级法院提起公诉。1999年,云南省高级法院以贪污罪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,判处其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当时褚时健71岁。


      对褚时健的判罚,一度引来社会各界热议,也推动了当时如国企负责人薪酬等一些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。



“74”


      2002年,74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。他开始在玉溪新平县种植冰糖橙,褚橙庄园中一部纪录片显示,当时满头银发的褚时健在这座山头二次创业。


      “那时褚时健身无分文,”褚橙庄园办公室主任林安说,“是新加坡华人华侨资助了他。”


      在果园初建阶段,褚时健和妻子住在临时搭建的公棚里,棚子四处漏风,举眼就是朗月繁星。


      上哀牢山前,他对果树一无所知,就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,常常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,动辄弄到凌晨三四点,一本本崭新的书被翻到稀烂。


      他的一位邻居回忆,和褚时健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,别人都是直接拎袋子、过秤、交钱,他不一样,他会倒出鸡粪,凑到脸前看,还放在手掌上捏一捏,估计水分含量,看看有没有掺入过多的锯末。


      哀牢山缺水,身体尚未康复的褚时健就背着胰岛素袋子,随时打着点滴,花好几个月时间跋山涉水四处寻找水源。


      一点一滴都像他从来都那样的,认认真真去做,竭尽全力去做,没有抱怨,没有自叹。


      褚橙庄园职工食堂厨师说,褚时健爱吃麻辣鸡、麻辣鱼,嗜辣之人热情果敢,做事往往带着一股痛快劲儿。他对改革开放“把脉”精准:特色农业、互联网是未来趋势。


      褚时健曾说,种橙子是经过调查的,玉溪新平这个地方,从温差、土壤、日照、水源等自然条件来讲,适宜种冰糖橙。


      改革开放初期,褚时健重视科学技术对烟草的种植生产,让他走上巅峰,成为改革开放人物。二次创业,他故技重施,同样依靠科学技术种植橙子。



      种上橙树后,褚时健不停地改进种植方法,为了保证个个橙子甜,他严格规范到多少平方米栽一棵树,一亩山地种多少树合适,每棵树上挂多少果,干旱时期如何浇水等。而这些需要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跟果农沟通,手把手教技术,还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。


      收获后,有专业的评测机器来给橙子评级,来定果农的收入。而新平的农民原本多是贫困户,后来跟着褚时健种果子的都脱贫了,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。


“84”


      褚时健84岁时,“褚橙”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,开始在中国各地销售。事实证明,“褚橙”的成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创造的新型产业链。


      褚橙的宣传语直入人心:人生总有起落,精神终可传承(橙)。


      很多初知褚时健名字的年轻人,也从橙子里品出了另一种更绵长的味道:一位70多岁陷入谷底的老人重新创业,80多岁又获成功,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心激动的了。


      褚橙有了个新名字:励志橙。一时间,一橙难求。


      如今,褚时健与“褚橙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,成为中国“互联网+高原特色农业”的代表案例。这也是褚时健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第二个奇迹,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。



褚时健:活着是为了什么?


1、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


      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了。


     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,都想找条直路走。尤其是年轻人,大学读完书刚进入社会几年,就想搞出点名堂,实际不是这样的。人生很多事,不是一条直线。


     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,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现在,社会变动很大,很多希望都破灭了。尤其是在我四十来岁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希望都不存在了。


      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,失望就会很多;当看不到希望之后,希望又好像慢慢地能看得着一点。


      时代不同了,现在的年轻人的期望值很高,很多人想一夜暴富,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。


      在我年轻时,我们一家三口从昆明来到玉溪,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,都非常羡慕。当时我们都觉得:“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,这一生就值得了!”


     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、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,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:把事情想得很简单。


      有一次,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,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,一件事都没做成功。他是性子急了,目标定得很高,想“今年一步、明年一步,步步登高”。


      我对他说:你才工作六七年,我种果树都十多年了,你急什么?


2、跌得越低,反弹力越大


     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,人生历程还很长,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。


      困难多,搞好一点,信心就大一点,只有这样走,一步一步来。比如橙子,只要1公斤能赚1分钱,上万吨就能赚很多了。你要心急,就做不成。


     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,一下子发了大财,比如搞房地产。还有人靠亲戚、靠父母,现在财富很多,我也认识一些。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即使是靠机遇、靠父母,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。


      很多人说我12年来种橙子是“触底反弹”,跌得越低,反弹力就越大。


      种橙子的人不少,但今天我可以说,像我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。


      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,回去就建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,但在我看来,基础没打好,后头要吃亏。


     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,可以说是十几年没遇过的。连续高温一个多月,果子都被晒掉了。但你看我们的五条水管道来自对面大山,面对高温,果园有水维持。


      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,损失就大。我们之所以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,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坚实了。


      这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。人在年轻时,要先学会吃苦,要实实在在地正当挣钱,才能拿得住。


      就像搞农业,如果你质量搞不好,经过一个周期,10元的资产就变为8元了。



3、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敬畏心


      我在2002年正式开始种橙子时借了1000多万元,到2007年的时候就全部还清了。


      前几年全靠朋友帮忙销售,你几十吨他几百吨地团购,慢慢就消化掉了。我老伴儿那个时候管销售,带着橙子到处去参加展销会,受了不少苦。好在前面几年果树还小,我们的技术也不完善,产量不算很大。


      2008年之后,我外孙女他们从国外回来帮着我和我老伴儿,开始抓我们自己的销售。2009年橙子的产量开始飞速增长,销售也慢慢步入正轨,所以产品还从来没有积压库存过。


      水果这种生鲜产品,积压库存是很大的灾难,相当于毁掉了。很幸运,我们没有过这种情况。2014年以前我们的果园一直是增产的,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产不少。


      所以,我一直说我们是没有大小年的,的确像我们这种连续10年都增产的果园几乎没有。


      但是2014年我们出现了减产,有气候的关系,也有果树生长的自然规律—大小年的关系,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,挽救了许多产量,但规律就是规律,一定要服从。


      无论做什么事情,人都要有一颗敬畏心,自然规律、市场规律都要遵守。


4、产品的竞争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


      现在我们的果园已经扩展到几万亩。到2020年,我们的果子产量能达到6万吨。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,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,因为它们都是紧俏商品。


     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我,但是我在思想上不敢轻飘飘。


      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,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,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,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,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。


     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,要是不好吃、品质不高,人家凭什么用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?


      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,不要陶醉于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,要尽好自己的本分,把橙子种好。


      每年多丰收一点,味道更好一点,人家就会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,不然,人家的口水就会等着喷你。


    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,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达到200万吨了。我们的规模算是大的,品质也算是高的。但是,我们必须要看到,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。


     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,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,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。产品一过剩,首先带来的就是降价,你的销售价降到成本价以下都是有可能的。


      怎么办?到那个时候,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。我的产品如果质量好,那么其他人卖不完,我就能卖得完。另外如果我能把成本控制得好,即使别人亏着本卖,我也能赚到钱。



5、关系:对得起做过的事,对得起处过的人


      我这个人,心里放不下事,也算是个急性子。


      像2014年天干,老是不下雨,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,半夜四五点我就睡不着了,起来翻书翻资料,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,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。


      我想,我这么认真,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?


     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,一个人工作、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,对产品要认真,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。


      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,除了我们的产品过硬,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。像早几年我们的果子不成熟,没有朋友的帮忙,销售会很成问题。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,心里要知道感激,更要学会让大家的利益都得到平衡。


      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很好,对朋友也好,都是基于一个心理:怕亏待人家。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。


      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检查,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?


      我一直经常提醒褚一斌,不要粗心大意,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,诚诚恳恳地和人家相处。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,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。


     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,在我们这里干活,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;我们的作业长,我也希望他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。


      新平县的县长有一次听说了我们作业长的待遇,很惊奇:“工资比我还高?!”


      对得起做过的事,对得起相处过的人,我能做到这两点,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

      回头看看,我这一路走来,没有白费精神。我办事认真,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。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,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。


      想到这些,我也就甘心了。


      我活着为了什么?只想赢,不想输。


      这些困难有些是原来想到的,有些是没有想到的,但我相信我能克服它。


      很多年以来,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,不管干哪个行当,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,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都解决了。所以,人的信心很重要。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,那就没有信心了。


      我在七十四五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(种植褚橙)?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的处境,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得到保障,我只有一条出路,必须要搞成功。


      我从小就闲不住,爬高上低的,房子一天上去8回、下去8回,时间还打发不了,总得有点事情做。


      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,认定了要干的事,只想赢,不想输。



      2018年1月17日,褚时健90岁生日那一天,在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橙庄园,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成立仪式。褚时健独子褚一斌担起褚橙重任,牵头组建股份公司任总经理,90岁高龄的褚时健任董事长一职。


      当时,褚时健书,他相信很多事是天道酬勤,“不勤快的人,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有好结果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我相信这些基本理念,人有顺境逆境,情况不好的时候不要泄气,情况好的时候不要骄傲,做人才能长久。”


      在褚时健身上,有一句话几乎被用滥了:人是不可以打败的,你可以把一个人消灭,但你就是打不败他。


      褚时健曾说,他去世后,墓碑上就写五个字:


褚时健,属牛。



综合自综合中国新闻网、中国新闻社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等。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